思想 · 328篇
-
顾彬:我看当代德国哲学
这个概念以一种内在张力为出发点。也许这种内在的张力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新教)和犹太教。这种不幸意识表现一个人的特征: 他是这个人,却想做那个人,他生活在这个世界,却要生活在那个世界,生活在与这个世界不同的、更美好的世界。
-
王澍:拯救乡村
我有几个体会:尽管理想的乡村建设,包括学术界都讨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下而上的,当地人自发的力量为主,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也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状态。现在的乡村实际是受各种力量的推动,他们的欲望早就超出了村界,瞄准远方的大城市,他们在模仿城市。所以你指望自发的力量,基本上没可能了。
-
机器政治—互联网崛起与集权新世纪
我们当前处境中最深的讽刺是,当初为了击败独裁者们而构想出来的通信方式,在今天却让他们得逞了。曾经旨在让政坛变公平的技术,却带来了“巨魔农场”和“俄罗斯机器人程序”腐化我们的选举。
-
中江丑吉:祖国的陌生人
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中江并未加入任何反战组织,抵抗日本的帝国主义行径,而是选择了一种与自身的价值理念相契合的生活方式,对抗“时宜”。譬如,拒绝遵守日本陆军在北京强制实行的日本时间,继续按中国时间对表;无论对谁讲话,都直称日本“侵略”,而绝不使用诸如“事变”、“非常事态”、“圣战”、“大东亚共荣圈”等空洞、暧昧、意识形态化的表达。
-
王澍:营造琐记
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的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
-
消费主义不仅是消费
在消费社会里,时间急速又嘈杂的脚步声再三强调这样一个信息:不只是你不能确定的事需要你立即去关注,而且你尚不知道你不确定的事情也需要你去关注。这听起来像是对所有和任何一种不确定性的最终的、无可挽回的与确凿无疑的丧钟。
-
屁股、帝国大厦和高度孤独:谈先锋的「现实」
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在很多人看来,是电影史上最沉闷的片子,8个小时,画面上除了摄影机镜头里偶尔飘进去的几缕发丝,五次晃过镜头的安迪·沃霍尔,就只有帝国大厦,只有夜,既没有美丽的女主人公,也听不到一句台词…
-
通往写作的路径
1991年春天,我在普林斯顿读大三时,选修了一门非虚构写作课程,老师是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那时,我读的是英语文学,梦想成为一名小说家,因此也上了一些虚构写作的课程。在那之前,我对非虚构没什么兴趣,也从来没有在校刊上发表过任何文章…
-
友谊,沉默和语言
布朗肖认出了已经大名鼎鼎的福柯,并和他讲过几句话。但是,福柯并不知道同他讲话的这个人就是他的偶像布朗肖。尽管布朗肖名声显赫,但二战以后几乎从未抛头露面。他只通过写作的方式在场。
-
最漫长的博士
在吉恩因糖尿病猝死的同一天,荷兰莱顿大学意外给他寄出了一封信,决定授予他博士学位,肯定他在藏传佛教领域的突出学术成就。从1965年吉恩中断在莱顿大学的博士学习,踏上一条去印度的慢船,到2010年末他猝死的那一天突然收到这封信,四十五年过去了。
-
事关梭罗
我想,要理解梭罗最好的方式还是去仔细读他的书。我相信,《瓦尔登湖》的文字是很难作假的,那些文字不容易骗人。我自己、我也相信许多别的人之所以被书打动,并不“纯粹是由于那个‘隐居’的故事”,不,那件事并不太重要,虽然做它也不容易,但比这更困难得多的事情并不是没有,重要的是做这件事的精神,梭罗比别人更深刻地把握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行为后面所隐藏的精神能给越来越忙、越来越被“时髦地烘烤”的现代人一种警醒,而且他有一种能把他所想到的东西极其生动有力地表达出来的才能。
-
史景迁的历史之味
史景迁说,在整个世界的版图上,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极有魅力的存在。西方人需要花长时间去消化分析他们拿到的资料。「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并不存在。我们对中国的看法越模糊,越多面化,离那最捉摸不定的真实性也就越近」
顾彬:我看当代德国哲学
这个概念以一种内在张力为出发点。也许这种内在的张力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新教)和犹太教。这种不幸意识表现一个人的特征: 他是这个人,却想做那个人,他生活在这个世界,却要生活在那个世界,生活在与这个世界不同的、更美好的世界。
王澍:拯救乡村
我有几个体会:尽管理想的乡村建设,包括学术界都讨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下而上的,当地人自发的力量为主,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也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状态。现在的乡村实际是受各种力量的推动,他们的欲望早就超出了村界,瞄准远方的大城市,他们在模仿城市。所以你指望自发的力量,基本上没可能了。
机器政治—互联网崛起与集权新世纪
我们当前处境中最深的讽刺是,当初为了击败独裁者们而构想出来的通信方式,在今天却让他们得逞了。曾经旨在让政坛变公平的技术,却带来了“巨魔农场”和“俄罗斯机器人程序”腐化我们的选举。
中江丑吉:祖国的陌生人
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中江并未加入任何反战组织,抵抗日本的帝国主义行径,而是选择了一种与自身的价值理念相契合的生活方式,对抗“时宜”。譬如,拒绝遵守日本陆军在北京强制实行的日本时间,继续按中国时间对表;无论对谁讲话,都直称日本“侵略”,而绝不使用诸如“事变”、“非常事态”、“圣战”、“大东亚共荣圈”等空洞、暧昧、意识形态化的表达。
王澍:营造琐记
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的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
消费主义不仅是消费
在消费社会里,时间急速又嘈杂的脚步声再三强调这样一个信息:不只是你不能确定的事需要你立即去关注,而且你尚不知道你不确定的事情也需要你去关注。这听起来像是对所有和任何一种不确定性的最终的、无可挽回的与确凿无疑的丧钟。
屁股、帝国大厦和高度孤独:谈先锋的「现实」
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在很多人看来,是电影史上最沉闷的片子,8个小时,画面上除了摄影机镜头里偶尔飘进去的几缕发丝,五次晃过镜头的安迪·沃霍尔,就只有帝国大厦,只有夜,既没有美丽的女主人公,也听不到一句台词…
通往写作的路径
1991年春天,我在普林斯顿读大三时,选修了一门非虚构写作课程,老师是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那时,我读的是英语文学,梦想成为一名小说家,因此也上了一些虚构写作的课程。在那之前,我对非虚构没什么兴趣,也从来没有在校刊上发表过任何文章…
友谊,沉默和语言
布朗肖认出了已经大名鼎鼎的福柯,并和他讲过几句话。但是,福柯并不知道同他讲话的这个人就是他的偶像布朗肖。尽管布朗肖名声显赫,但二战以后几乎从未抛头露面。他只通过写作的方式在场。
最漫长的博士
在吉恩因糖尿病猝死的同一天,荷兰莱顿大学意外给他寄出了一封信,决定授予他博士学位,肯定他在藏传佛教领域的突出学术成就。从1965年吉恩中断在莱顿大学的博士学习,踏上一条去印度的慢船,到2010年末他猝死的那一天突然收到这封信,四十五年过去了。
事关梭罗
我想,要理解梭罗最好的方式还是去仔细读他的书。我相信,《瓦尔登湖》的文字是很难作假的,那些文字不容易骗人。我自己、我也相信许多别的人之所以被书打动,并不“纯粹是由于那个‘隐居’的故事”,不,那件事并不太重要,虽然做它也不容易,但比这更困难得多的事情并不是没有,重要的是做这件事的精神,梭罗比别人更深刻地把握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行为后面所隐藏的精神能给越来越忙、越来越被“时髦地烘烤”的现代人一种警醒,而且他有一种能把他所想到的东西极其生动有力地表达出来的才能。
史景迁的历史之味
史景迁说,在整个世界的版图上,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极有魅力的存在。西方人需要花长时间去消化分析他们拿到的资料。「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并不存在。我们对中国的看法越模糊,越多面化,离那最捉摸不定的真实性也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