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135篇
-
后爆炸的拉美文学
没有人像拉丁美洲的作家一样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怀疑的虚无精神,大致因此,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热衷于极端。这是件奇怪的事情,从普伊格,到波拉尼奥、马丁内兹和弗烈山,又到郎卡格里奥罗和卡洛斯·拉贝,其实所有人都在写文学化了的侦探小说,所有人都在写着急促的死亡,好像生活就是一本奔向与死亡的小说,总是在完成之前猝死。
-
小说机杼:现实主义的木人桩
然而伍德真正要我们追问的却是:究竟何为现实主义?一面陈旧的大旗还是一把锋利的屠龙刀?一套技还是一种道?尽管《机杼》的大部分篇幅似乎在谈具体而微的技巧,但背后作支撑的是一整套观念——正如在献词中所引用的那句亨利·詹姆斯:“秘方只有一个,用心烹饪。”所谓现实主义的秘诀不在于效果真不真,而在于用情深不深……
-
记紫色土地上空的一次飞行
我经常在夜里飞行。布宜诺斯艾利斯。我在家中努力入睡:我闭上眼睛,蒙得维的亚的灯光亮了:我沿着海滨大道或市中心的街道前行,我在被追捕的路上,半躲半藏,寻找我的人民。我惊醒时一身汗,回去却不被认的痛苦让我难以呼吸。
-
宽恕上帝
对于爱,我犯了一个数学错误:我以为有了理解的相加,我就会爱。我不知道其实不理解的相加才会带来真正的爱。因为我,因为我有柔情,便以为爱是容易的。
-
“有我”的冯唐
黑云压城,山雨欲来,一直伫立场外的江南富商已然进退失据,谎乱间碎然冲上舞台,一把将自己隆重推出的选手拽向场外。舞蹈戛然而止,唯余“春风十里不如你”那一张憋屈不甘的脸。
这悲催的镣铐舞者便是冯唐。他撑开的镣铐是作为原文的泰戈尔的英文版《飞鸟集》。
-
浅坟:保罗·奥斯特的“四不像”
表面上看来,这令人困惑,可是话说回来,奥斯特是个独树一帜的后现代派。要么说他称得上是个后现代派吗?一本典型的奥斯特小说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写起来跟美国的现实主义写作难以区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对那百分之八十做一种后现代风格的外科手术,常常对情节的真实性投以怀疑。
-
隐秘美国和老斯通纳
他在历经这些时,我们看到,即便自由的范围对他来说越发的狭窄,但他依然在做一种选择——孤身面对世界,他依然在选择可以选择的生命。比如,来自黄土地的他在来到大学后,被他的恩师触动,后来转而去触动别人,他顶住被学校边缘化的压力继续选择努力去触动讲台下的人,体现出了一种教育的薪火相传。
-
与露西亚一起抽烟
露西亚·柏林不是乖乖女。还有,她也不是灵修派。她从不和我聊「重生」和「轮回」这些东西。我们也不会提「十二步疗法」。这不难理解:现在,她没醉。没醉,就不会聊这些。特别是在她还能写作的情况下。她笔下的故事,少不了酒精和瘾品,饱含着同情、厌恶和残酷的风趣,这都是她自我生活惨境的写照……
-
通往写作的路径
1991年春天,我在普林斯顿读大三时,选修了一门非虚构写作课程,老师是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那时,我读的是英语文学,梦想成为一名小说家,因此也上了一些虚构写作的课程。在那之前,我对非虚构没什么兴趣,也从来没有在校刊上发表过任何文章…
-
垃圾日
在野兽那张沉静、朴实、漂亮的脸上,总是散发着严肃和激情。她那副男孩般柔韧的身体和神秘的眼神内,丝毫没有流露出任何的迹象——在女孩消瘦的身体里隐藏着多少隐秘的痛苦。
-
我的回忆之心
我们走着,谈论着那些不在了的朋友,谈论着那些我们热爱的魂灵,谈论着书籍和旅行,尤其是那些不是被宝丽来胶片而是被无法磨灭的笔墨记录下来的旅行,那笔墨源自昨天、今天和永远的失败者的记忆主脉
-
我的骑手
我喜欢在急诊室工作,至少,你能在那遇见男人。真正的男人,英雄们。消防队员和骑手。他们是急诊室的常客。骑手的X光造影让人赞叹。他们总是不停地摔坏骨头,简单包起来就又赶赴下一场赛马了。
后爆炸的拉美文学
没有人像拉丁美洲的作家一样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怀疑的虚无精神,大致因此,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热衷于极端。这是件奇怪的事情,从普伊格,到波拉尼奥、马丁内兹和弗烈山,又到郎卡格里奥罗和卡洛斯·拉贝,其实所有人都在写文学化了的侦探小说,所有人都在写着急促的死亡,好像生活就是一本奔向与死亡的小说,总是在完成之前猝死。
小说机杼:现实主义的木人桩
然而伍德真正要我们追问的却是:究竟何为现实主义?一面陈旧的大旗还是一把锋利的屠龙刀?一套技还是一种道?尽管《机杼》的大部分篇幅似乎在谈具体而微的技巧,但背后作支撑的是一整套观念——正如在献词中所引用的那句亨利·詹姆斯:“秘方只有一个,用心烹饪。”所谓现实主义的秘诀不在于效果真不真,而在于用情深不深……
记紫色土地上空的一次飞行
我经常在夜里飞行。布宜诺斯艾利斯。我在家中努力入睡:我闭上眼睛,蒙得维的亚的灯光亮了:我沿着海滨大道或市中心的街道前行,我在被追捕的路上,半躲半藏,寻找我的人民。我惊醒时一身汗,回去却不被认的痛苦让我难以呼吸。
宽恕上帝
对于爱,我犯了一个数学错误:我以为有了理解的相加,我就会爱。我不知道其实不理解的相加才会带来真正的爱。因为我,因为我有柔情,便以为爱是容易的。
“有我”的冯唐
黑云压城,山雨欲来,一直伫立场外的江南富商已然进退失据,谎乱间碎然冲上舞台,一把将自己隆重推出的选手拽向场外。舞蹈戛然而止,唯余“春风十里不如你”那一张憋屈不甘的脸。
这悲催的镣铐舞者便是冯唐。他撑开的镣铐是作为原文的泰戈尔的英文版《飞鸟集》。
浅坟:保罗·奥斯特的“四不像”
表面上看来,这令人困惑,可是话说回来,奥斯特是个独树一帜的后现代派。要么说他称得上是个后现代派吗?一本典型的奥斯特小说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写起来跟美国的现实主义写作难以区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对那百分之八十做一种后现代风格的外科手术,常常对情节的真实性投以怀疑。
隐秘美国和老斯通纳
他在历经这些时,我们看到,即便自由的范围对他来说越发的狭窄,但他依然在做一种选择——孤身面对世界,他依然在选择可以选择的生命。比如,来自黄土地的他在来到大学后,被他的恩师触动,后来转而去触动别人,他顶住被学校边缘化的压力继续选择努力去触动讲台下的人,体现出了一种教育的薪火相传。
与露西亚一起抽烟
露西亚·柏林不是乖乖女。还有,她也不是灵修派。她从不和我聊「重生」和「轮回」这些东西。我们也不会提「十二步疗法」。这不难理解:现在,她没醉。没醉,就不会聊这些。特别是在她还能写作的情况下。她笔下的故事,少不了酒精和瘾品,饱含着同情、厌恶和残酷的风趣,这都是她自我生活惨境的写照……
通往写作的路径
1991年春天,我在普林斯顿读大三时,选修了一门非虚构写作课程,老师是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那时,我读的是英语文学,梦想成为一名小说家,因此也上了一些虚构写作的课程。在那之前,我对非虚构没什么兴趣,也从来没有在校刊上发表过任何文章…
垃圾日
在野兽那张沉静、朴实、漂亮的脸上,总是散发着严肃和激情。她那副男孩般柔韧的身体和神秘的眼神内,丝毫没有流露出任何的迹象——在女孩消瘦的身体里隐藏着多少隐秘的痛苦。
我的回忆之心
我们走着,谈论着那些不在了的朋友,谈论着那些我们热爱的魂灵,谈论着书籍和旅行,尤其是那些不是被宝丽来胶片而是被无法磨灭的笔墨记录下来的旅行,那笔墨源自昨天、今天和永远的失败者的记忆主脉
我的骑手
我喜欢在急诊室工作,至少,你能在那遇见男人。真正的男人,英雄们。消防队员和骑手。他们是急诊室的常客。骑手的X光造影让人赞叹。他们总是不停地摔坏骨头,简单包起来就又赶赴下一场赛马了。